3044am永利集团·主頁欢迎您

导航菜单
网站3044am永利集团
系部荣誉
通知公告
3044am永利集团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
行政教师
学科分布
3044am永利
本科生
研究生
科研成果
学生获奖
国际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
研究生
学生活动
研究中心
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
法国研究中心
学术出版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法国发展报告》蓝皮书
其它出版物
校友之家
304am永利集团
校友风采
校友芳华(毕业照)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23年第4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3-28 [来源]: [浏览次数]: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季刊)

2023年第4期(更名改版后总第24期)

目录

(点击篇名可链接至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免费下载全文)

·区域研究·

生态与社会新人民联盟对法国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面临的挑战

徐志(山东大学)

摘要: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后,在“不屈法国”的主导下,法国左翼政党形成了以“不屈法国”、社会党、绿党和法国共产党为主要成员的生态与社会新人民联盟(以下简称“左翼新联盟”)。在之后的立法选举中,马克龙政党所在的中间派政党联盟“在一起”(以下简称“马克龙阵营”)、左翼新联盟、国民联盟取得前三甲的席位。左翼新联盟的建立推动了法国政党政治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也推动了法国左翼领导核心从社会党向激进左翼政党的转变。联盟的成立促进了左翼的重振和“不屈法国”的发展壮大,但左翼新联盟巩固与发展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法国对海外领地分权与管辖政策演变及其特征分析——以法属波利尼西亚地区为例

王鹏飞(外交学院)

摘要:海外领地对法国一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战后,法国与海外领地的关系不断变化,对待海外领地的政策也不断调整,海外领地在自治地位与自决权利、受管辖重点领域等方面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法国进行重要战略调整部署时,海外领地也成为落实战略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聚焦南太平洋地区法国海外领地法属波利尼西亚地区,以法国在该领地的权利赋予、管辖领域以及最新战略调整为例,管窥法国对待海外领地问题的整体主张和策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视阈下中国——马达加斯加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优势与成效

苏晓楠(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2023年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该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交融,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马达加斯加与中国拥有悠久的海上丝路渊源,是首批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新世纪以来,两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框架下充分发挥发展目标契合和资源能力互补两大优势,取得辐射渔业、港口基建、海洋旅游、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构建中马海洋命运共同体成效显著,不仅在中非共建蓝色伙伴关系中发挥示范效应,也为全球海洋治理和南南合作提供路径参考,尽管在合作广度和深度上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来说构建中马海洋命运共同体前景广阔。

单语制下多语事实如何存在——巴黎舒瓦西三角语言景观实探

王英姿(山东大学)

摘要:语言景观是研究多语现象的重要手段,公共场所中语言的使用情况往往可以揭示一个地区的语言生态。法国是一个单一语言制度的国家,然而,由于其吸纳了大量的移民人口,该国在现实中出现了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单语制和事实上的多语制的矛盾。本文运用语言景观分析框架,以法国巴黎著名移民及后裔聚居区—舒瓦西三角的店铺招牌为语料,对该地的语言景观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招牌上语言的数量、排列组合方式和功能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在单一语言制度下移民区语言景观的特征。研究发现,得益于移民的历史和移民语言带来的商业价值,移民语言在舒瓦西三角具有明显的可见性。该地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具有语言种类丰富、民族特色突出的特点,但各移民语言之间数量、地位并不平衡。同时,作为移民语言之一的中文在舒瓦西三角承担了明显的信息功能。

吉布提语言生态的演变与思考

伊斯曼(北京外国语大学)马琰琪(北京大学)

摘要:吉布提不同时期语言生态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吉布提国家认同的构建过程。殖民时代之前,民族语言和宗教语言组成了吉布提的语言生态。殖民时期,法语冲击了吉布提原生的语言生态。独立后,吉布提形成了官方语言、民族语言和外来语言共生的多元语言生态环境。吉布提是具有战略地位的非洲之角地区国家,对其语言生态开展研究有助于构建对吉布提的整体理解,进而加深对非洲之角地区的认识。本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了殖民前、殖民时期和独立后三个时期吉布提的语言概况和语言生态的演变,分析吉布提官方语言确定的成因及其对吉布提民族认同的影响。

·语言与教学·

浅谈“后方法时代”教学法三个要素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以法语语音教学为例

王锦江(国防科技大学)

摘要:外语教师多少都面临过教学法无法有效指导现实教学的窘境,而教师们也习惯性寄希望于理论家提出更为完美的教学范式以解决现实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这时外语教师其实已亲手让出了本属自己的理论构建主动权,这便是外语教学“方法时代”对教师思维层面的“奴役”。而“后方法时代”教学法的提出,试图从另一角度解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共生关系,启发并解放外语教师的思维方式。构成该教学法基础的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要素也可作为教学实践的指导原则。联系上述三个要素对法语语音阶段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反思,总结语音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可以为法语教学工作者进行相关教学拓宽思路并提供参考。

多模态法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阅读动机的影响

王静漪(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阅读是接收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学习法语的关键技能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阅读,而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模态一起进行。多种模态的运用不仅可以使信息表达更为全面,还能吸引对话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法语阅读选修课中加入了多模态阅读教学单元,并采用问卷调查前后测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该教学法对学生阅读动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多模态教学法的积极效果,也为后续的多模态阅读教学提供了参考。

法汉分裂句焦点篇章功能对比分析——以《包法利夫人》法汉平行语料为例

田宇(山西大学)

摘要:法语分裂句句式C’est X qui/que...和汉语分裂句“是……(的)”具有可比性。然而,在篇章层面,两者并不呈现句式上的绝对对应。本文以《包法利夫人》中法语分裂句C’est X qui/que...句式及其汉语对译语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围绕焦点的回指、对比和解释三大隐性功能展开对比,旨在探讨焦点不同的篇章功能对法汉两种语言句法表现形式的影响。

·文学研究·

戴思杰《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中的凝视构建

郑越(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是旅法作家戴思杰的成名作,也是海外华人的记忆书写。作者通过社会规训、父权压迫、欲望观照等一系列凝视构建,摹写女主人公困窘的生存境遇。本文借助凝视理论,试从集体对个人、男性对女性两个维度体察小裁缝遭受的凝视禁锢,探讨人物如何通过反凝视破除藩篱、自我觉醒。

·文化互鉴·

中法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研究——以2021—2023年高考作文题为例

吴玉玲(三峡大学)

摘要:法国高中毕业会考(BAC)又称为法国高考,考试包含哲学和法语等科目。通常被国内学者评议的法国高考作文为哲学科目的试题,而法国语文考试和我国高考作文的比较研究则较为鲜见。2021年,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实施新的改革政策,与我国当前新高考改革具有相似性。本文关注法国高考语文作文和哲学作文的发展动向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者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带来启示,重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进而促进我国高考作文改革的完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