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am永利集团·主頁欢迎您

导航菜单
网站3044am永利集团
系部荣誉
通知公告
3044am永利集团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
行政教师
学科分布
3044am永利
本科生
研究生
科研成果
学生获奖
国际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
研究生
学生活动
研究中心
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
法国研究中心
学术出版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法国发展报告》蓝皮书
其它出版物
校友之家
304am永利集团
校友风采
校友芳华(毕业照)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23年第1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3-22 [来源]: [浏览次数]: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季刊)

2022年第4期(更名改版后总第20期)

目录

(点击篇名可链接至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免费下载全文)

·区域研究·

大众政治的觉醒:法国总统选举中的“空白票”评析

李佳琪(武汉大学)

摘要:法国选民在选举中投“空白票”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政治现象。通过对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法国总统选举(1965—2022)的相关投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本文发现“空白票”在数量上呈增长态势,并且在时空分布上与主流政党的衰落、边缘力量的崛起具有同步性。对此进一步的解释性分析认为,选民会在对执政党不满、对一般政治失望和对首轮结果有异议的情况下采取投“空白票”这一“投票但不选择”的政治表达方式。这种具有大众政治属性的参与手段不仅显示出公民权对政府代表性的修正,其民主内涵还会牵涉法国总统的合法性问题,甚至导致有组织的民粹势力借大众之名冲击选举政治。

马克龙新任期执政挑战与前景分析

于欢(河北师范大学)王涵(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鸣金收兵,现任总统马克龙击败老对手勒庞,顺利实现连任。马克龙再次入主爱丽舍宫,有望延续其上一任期的内外政策,这对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马克龙成功连任,但此次大选凸显的选民热情低迷、传统政党衰落和政治极化加剧的特点暴露出法国正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许多问题,这对马克龙的第二个执政期构成了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旨在从法国总统选举的视角入手,客观分析此次大选的结果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法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马克龙第二任期的执政挑战,并提出马克龙未来执政前景的若干思考。

西非法语国家民族语言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李洪峰(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西非法语国家以法语为官方语言,并将之作为教育体系各阶段的教学语言。该地区民族语言众多,发展状况各异,因而形成了复杂的语言生态。在现行西非法语国家的语言政策当中,民族语言遭遇的主要问题是:地位规划较为模糊,本体规划薄弱,教育体系中的融入也面临着各种困难。然而,民族语言在西非法语国家语言生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能,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影响着国家身份认同和民族团结的构建。未来,西非法语国家的民族语言可依托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的合力,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语言与教学·

包容性书写视角下的iel:“他或她”的新生与衅声

赵婉雪(北京大学)

摘要:2021年,拥有广泛受众的《罗贝尔词典》正式将法文新词iel纳入官方词库,并计划于2023年付梓。一石激起千层浪,法国社会对此褒贬不一。争论背后,一个更为宏大的语言现象被触及,即滥觞于女权主义的包容性写作。本文以人称代词iel为起点,落脚于该词所属的包容性书写。文章介绍iel进入词典的大背景,解释其概念及用法,揭示成因,评析后果,进而探究国内学界着墨不多的包容性书写,并力图从书写、语音、语法、词义等四个角度分析其局限性,以阐明此类书写现象所面临的问题。

·翻译理论与实践·

包公形象在法兰西语境的译介与传播

李牧雪(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代表,塑造其形象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包公文学早在19世纪初就被译介到法国,之后便开启包拯在法国180多年的译介之旅。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包公文学百年法译历程,探究影响其传播的因素,从而探讨如何推动包公形象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建构积极的中国形象。

对福柯“权力双向性”“翻转”及“规训”的再理解——《规训与惩罚》中译本献疑

李向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规训与惩罚》中译本的翻译在下述三个方面值得探讨。首先,中译本对于univoque一词的释义,及“权力双向性”这一核心思想的理解有些许偏差;其次,内在于福柯文本中的“翻转”逻辑,在中译本中存在被倒转回来的情况;最后,在“知识”与“权力”共同造成的生产性规训权力及其运作的隐蔽性方面,中译本亦有可商榷之处。

·文学研究·

塞利纳《长夜行》的游戏构建

余沛林(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

摘要:游戏意识贯穿塞利纳的处女作《长夜行》。作者通过人物之间的玩笑、对社会构建的讽刺及大量的文字游戏等一系列游戏构建,刻画战乱时期的动荡社会以及人物悲哀的生存境遇,同时使文本呈现对传统书写模式颠覆性的批判。本文借助沃芙的游戏理论,试从人物矛盾、社会批判意识以及文字游戏三个角度,从作品内容和文本形式两方面,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游戏构建暴露个体和社会在战乱时期的脆弱性,由此体现塞利纳对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的关怀精神。

皮耶尔·勒迈特《天上再见》中的空间建构

张余骄(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法国当代作家皮耶尔·勒迈特的小说《天上再见》,讲述了两个退伍法国士兵在战后处处碰壁、难以融入社会,因而筹划了一场巨大的诈骗来报复社会的故事。作者描绘了一战后的法国社会图景,通过描写战场、城市、家宅等空间意象建构了物质空间、通过描写复杂的社会关系建构了社会空间,并进一步描写了两位主人公的精神空间。多层次的叙事空间促进了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让·鲁塞《形式与意义》中的研究方法初探

彭茗熹(北京大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让·鲁塞在《形式与意义》一书里所进行的形式研究在同一个往复运动中对文学作品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考量。鲁塞所定义的形式是一种作品内部生成意义的结构,只有在将作品视作封闭宇宙、进行“整体性”的阅读之后才能完全识别出来。而因作品本身在处于其表的技术层面和处于其深处的“意图”层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研究者想要发掘形式并认识到其独特性,就常常要从表层和深层走出作品,并再度回归到作品当中。鲁塞的“形式研究”不是诗学研究,也不是一种纯粹的文本内部研究,而是一种“不断回归作品内部”的研究。

·学术论坛·

《法国发展报告(2022)》在北外发布

北外法语世界讲堂简报

Baidu
sogou